和邦承所赠中隐古风
少年麋鹿姿,待价非结绿。
东湖嗜红芰,西山茹黄独。
虽无负郭田,仅有环堵屋。
稍知亲简编,岂意分符竹。
不作梁甫吟,徒歌采薇曲。
轩冕本无心,泉石慕幽躅。
疏才偶计偕,微名玷宦牍。
扰客书掣肘,蹈险车脱轴。
为米一折腰,献玉三刖足。
人情冰复炭,世路同岸为谷。
奔走三十年,尘埃几千斛。
归访旧园林,要识真面目。
敝庐他人居,故友半鬼录。
诛茅倾客囊,千日笑神速。
堂成屡留醉,夜阑更秉烛。
冬霜孤松秀,春霖万花霂。
薰风自生凉,秋云不待族。
鱼鸟乐欣欣,柴荆纷樕樕。
曳杖时往还,拊缶谁拘束。
敲门闻剥啄,开缄佩谦牧。
初读少陵诗,再对渊明菊。
试听句掷金,坐想人如玉。
搜肠嗣高吟,深愧窘边幅。
东湖嗜红芰,西山茹黄独。
虽无负郭田,仅有环堵屋。
稍知亲简编,岂意分符竹。
不作梁甫吟,徒歌采薇曲。
轩冕本无心,泉石慕幽躅。
疏才偶计偕,微名玷宦牍。
扰客书掣肘,蹈险车脱轴。
为米一折腰,献玉三刖足。
人情冰复炭,世路同岸为谷。
奔走三十年,尘埃几千斛。
归访旧园林,要识真面目。
敝庐他人居,故友半鬼录。
诛茅倾客囊,千日笑神速。
堂成屡留醉,夜阑更秉烛。
冬霜孤松秀,春霖万花霂。
薰风自生凉,秋云不待族。
鱼鸟乐欣欣,柴荆纷樕樕。
曳杖时往还,拊缶谁拘束。
敲门闻剥啄,开缄佩谦牧。
初读少陵诗,再对渊明菊。
试听句掷金,坐想人如玉。
搜肠嗣高吟,深愧窘边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位历经沧桑的文人回顾自己人生的感慨之作,用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表达了对官场浮沉的厌倦和对田园隐居的向往。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青年抱负(开头到"微名玷宦牍") 诗人年轻时像自在的麋鹿,虽然家境不富裕("无负郭田"只有简陋房屋),但热爱读书,本无心做官。用"东湖红芰""西山黄独"这些山野风味,暗示自己本适合隐居生活。
2. 官场困顿("扰客书掣肘"到"尘埃几千斛") 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官场险恶:处理公文像被人拽着手肘般不自在,当官像车轮脱轴般危险。为生计折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反用),像卞和献玉反被砍脚般遭遇打击。三十年官场奔走,只换来一身疲惫。
3. 归隐之乐("归访旧园林"到最后) 回到故乡时,发现老宅易主、故友多逝,但新建的茅草屋反而让他找回自我。用四季景物(冬松、春雨、夏风、秋云)和鱼鸟草木的自由状态,对比出隐居生活的惬意。最后收到朋友诗作,用杜甫和陶渊明作比,表达对朴实文风的欣赏。
诗中亮点: - "为米一折腰"巧妙反转陶渊明典故,体现现实妥协 - "人情冰复炭"形容世态炎凉像冰火交替 - 鱼鸟柴荆等自然意象烘托出归隐后的轻松 - 结尾"坐想人如玉"用《诗经》典故,表达对友人品格的赞美
全诗通过官场与田园的强烈对比,揭示了"简单生活最可贵"的主题。诗人用三十年弯路换来的人生领悟,对现代人如何在复杂社会中保持本真仍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