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所见所感,语言优美,情感深沉。
首联“西去茸城地望开,巍峨百尺有高台”开篇点明地点和场景:向西望去,茸城(可能是松江的别称)的地势开阔,一座巍峨的高台耸立在那里。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开阔的基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高台之上,视野开阔。
颔联“坐穷尘海千年胜,阅尽江流一派来”进一步描写登高望远的感受:坐在高台上,可以看尽尘世间的千年胜景,也能看尽江流奔腾而来的壮阔景象。这两句既写出了景色的壮美,也暗含了诗人对历史长河的感慨。
颈联“荏苒岁华还宿草,霏微寒意欲催梅”笔锋一转,从壮阔的景色转向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时光飞逝,草木枯荣,微微的寒意似乎在催促梅花开放。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伤,也暗示着季节的变换。
尾联“重来感旧怀贤处,怅望云天首重回”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重游故地,怀念往昔的贤人,怅然若失地望着云天,思绪万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整首诗以登高望远为线索,将壮阔的景色与深沉的情感融为一体,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内心的感受娓娓道来,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陆树声
陆树声(1509年-1605年),字与吉,号平泉,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晚明官员。)家世业农,从小种田,暇时苦读,嘉靖二十年(1541年)会试第一,得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因父亲病重回乡,服丧三年。其后数次辞官,又被起用。返回朱家角后,闭门谢客,安度晚年,九十七岁病卒,追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著有《平泉题跋》、《耄余杂识》、《长水日记》、《陆文定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