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磨大师赞

苇航身险,风急水寒。
九年面壁,用尽心肝。
大唐人不识只履过西天,单传直指待驴年。

现代解析

这首《达磨大师赞》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歌颂了禅宗祖师达摩的传奇故事和精神境界。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1. 修行之苦 "苇航身险,风急水寒"描写达摩乘芦苇渡江来中国的危险场景,用风雨交加的寒冷环境,暗喻修行之路的艰难。"九年面壁,用尽心肝"指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的故事,"用尽心肝"不是真的掏内脏,而是说他全身心投入修行,连最珍贵的"心肝"都奉献给了悟道事业。

2. 无人理解的孤独 "大唐人不识只履过西天"说的是达摩去世后,有人看见他拎着一只鞋回印度的传说。这句话带着幽默和无奈——当时中国人(大唐人)根本看不懂这位外来的高僧,连他"拎着鞋回老家"这样的神迹都没人在意。

3. 禅宗的奥妙 最后"单传直指待驴年"是点睛之笔。达摩的禅法讲究"直指人心,不立文字",但作者调侃说:这种玄妙的教法要等到"驴年"才能被理解——而十二生肖里根本没有驴年,意思是永远等不到完全被理解的那天,暗指禅宗的超越性无法用常理揣度。

全诗用达摩的故事,道出真理探索者的共同命运:既要像达摩那样甘受寂寞、全心投入,又要看淡世人是否理解。最后那个"驴年"的玩笑,既保留了禅宗"不说破"的特色,又让整首诗在庄严中透出幽默感。

释普岩

释普岩(一一五六~一二二六),字少瞻,号运庵,俗姓杜,四明(今浙江宁波)人。高宗绍兴二十六年生。早年落发。初与石鼓夷公谒无用全公等老宿。孝宗淳熙十二年(一一八五),参叩松源崇岳禅师,并从松源迁江阴之光孝、无为之冶父。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松源引居饶之荐福,明之香山、苏之虎丘、杭之灵隐、报慈,后回乡居四明运庵。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在平江府宝华山受镇江大圣普照寺请出世。后移住真州报恩光孝寺、安吉州道场山护圣万寿寺。理宗宝庆二年卒。为南岳下十九世,松源崇岳禅师法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