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即将远行的战士在离别夜晚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东征辽水迥,北近单于台"点明了出征方向——向东渡过遥远的辽河,向北靠近匈奴首领的驻地。通过地理位置的交代,暗示了征程的遥远和危险。
中间四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离别场景:战士把战袍挂在宝剑上(暗示随时准备战斗),用精美的酒杯喝着饯行酒;而室内的红烛渐渐暗淡,陪伴的女子始终愁眉不展。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了离别时的沉重氛围——"戎衣挂宝剑"显示军人本色,"玉箸金杯"的奢华与出征的悲壮形成对比,"红烛将灭"暗示时间流逝,"翠蛾不开"则直接道出离别的哀愁。
全诗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戎衣"、"宝剑"、"红烛"、"翠蛾"等意象的并置,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声的悲壮。战士的坚毅与女子的哀愁,出征的豪情与别离的伤感,都在这短短的六句中自然流露,展现了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物的真实情感。
马戴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陕西省华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