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场祭祀龙神的盛大仪式,充满了对神明的虔诚和人间烟火气。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热闹的祭祀现场 开篇就像电影镜头:龙神的车驾装饰着香草,鼓钟齐鸣,祭台上摆满层层叠叠的鼎器(古代礼器)和垫席。空气中飘着蕙草蒸肉的香气,祭祀者献上精心准备的黍米、稻谷和水边采摘的萍芹,整个场景既庄重又充满生活气息。
2. 人与神的对话 诗人用"君之宫兮屯云"形容龙神居住的宫殿云雾缭绕,而人间供奉的祭品香气袅袅上升,形成一种奇妙的连接。最动人的是最后两句:人们祈求龙神能明白这份真心,不要把珍贵的馈赠(可能指雨水或庇佑)轻易赐予他人,像孩子对长辈撒娇般的虔诚。
3. 古代生活的密码 诗中隐藏着先民的自然崇拜——用芳香植物(蕙草)、洁净谷物(黍稌)和水生植物(萍芹)这些"干净"的祭品表达敬意。重复出现的"芬"字(芳香)贯穿全诗,形成嗅觉上的通感,让人仿佛能穿越时空闻到三千年前的祭祀烟火。
龚颐正
宋处州遂昌人,字养正。本名敦颐。光宗受禅,改今名。龚原曾孙。宁宗嘉泰元年赐进士出身。历实录院检讨官,预修孝宗、光宗实录。迁秘书丞卒。博通史学。有《芥隐笔记》、《续释常谈》、《中兴忠义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