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馆中会饮
世情共惜隔年期,岂堪四野阴云垂。
几处红楼歌吹起,窥檐初讶寒光迟。
那知细雨复侵夜,灯外蟾影还微微。
是时册府陪诸彦,聊复杯酒相追随。
地严更觉秋气净,雨过还有凉风吹。
忘怀自得觞咏趣,真赏不为阴晴移。
月岂无光忌全露,云亦有意藏馀辉。
云轻影薄自清绝,不减永夜天河诗。
人言蚌胎因吸月,随月明暗占盈亏。
诏词丁宁斥金翠,岂更漉海求珠玑。
月光不露乃天意,正是君王崇俭时。
几处红楼歌吹起,窥檐初讶寒光迟。
那知细雨复侵夜,灯外蟾影还微微。
是时册府陪诸彦,聊复杯酒相追随。
地严更觉秋气净,雨过还有凉风吹。
忘怀自得觞咏趣,真赏不为阴晴移。
月岂无光忌全露,云亦有意藏馀辉。
云轻影薄自清绝,不减永夜天河诗。
人言蚌胎因吸月,随月明暗占盈亏。
诏词丁宁斥金翠,岂更漉海求珠玑。
月光不露乃天意,正是君王崇俭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夜在官署中与同僚饮酒赏月的场景,通过天气变化和月色描写,寄托了作者对节俭美德的推崇。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前六句写中秋夜天气不佳:大家本来都期待中秋满月,结果阴云密布,红楼里歌舞声起时才发现月光迟迟不来,接着又下起细雨,只能看到微弱的月影。
2. 中间八句写宴饮之乐:虽然天气不好,但和同僚们饮酒作诗依然很开心。雨后凉风习习,大家沉浸在吟诗饮酒的乐趣中,并不因为天气阴晴而影响兴致。这里用"云轻影薄"的朦胧月色,比直接看到满月更有诗意。
3. 最后六句升华主题:用蚌壳孕育珍珠需要吸收月光的典故,暗指过度追求奢华就像强求珍珠一样不自然。现在月光不显其实是天意,正符合皇帝提倡节俭的治国理念。把自然现象与政治理念巧妙结合,赞美了朝廷崇尚节俭的风气。
诗歌的魅力在于: - 把普通的阴雨中秋写得富有情趣 - 通过天气变化带出深刻寓意 - 用"蚌胎吸月"的典故自然过渡到政治主题 - 在饮酒赏月中寄托了对清廉政治的期许
全诗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既追求生活雅趣又关心国事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