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登黄山皮篷香炉峰绝顶(一九七六游,九五补)

仙人指征路⑴,寻幽入皮篷。
古木交仄径,草莱何蒙茸。
行行至绝境,山深不闻钟。
僧去寺废久,釜灶败叶封。
仰见石壁立,黝然刺苍穹。
披检黄山图,云是香炉峰。
跻攀无危磴,铁索亦失踪。
惟凿数十窟,赖之以陟崇。
猿升何所托,手足并为筇。
幸未觉胆破,身已登巃嵷。
绝顶一周览,万象豁我瞳。
叠嶂俱竦峙,环列如垣墉。
落日返其景,烂灿胜丹枫。
徙倚偕啸侣(梁宗亨君。),宛与醉霜红。
斯时群动息,但听万壑松。
松响一何厉,天外来罡风。
暮云生还灭,暝色澹以浓。
光景实奇绝,昔游邈难同。
嗟无生花笔,写此造化功。
逡巡下峭壁,屏息敢从容。
一坠那得取,微命悬天公。
踏地共额手,馀悸犹在胸。
深惭林间翮,翻羡云中鸿。
灵境一为别,中岁成衰翁。
相思怯重往,长留梦魂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回忆年轻时攀登黄山香炉峰的经历,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登山时的惊险和山顶的壮丽景色。

1. 登山过程:诗中描述了寻找登山路径的艰难,古树杂草丛生,寺庙荒废,石壁高耸入云。登山时没有台阶和铁索,只能靠凿出的石窝攀爬,像猿猴一样手脚并用,惊险万分。

2. 山顶风光:登上山顶后视野豁然开朗,群峰环绕如城墙,落日余晖灿烂如红枫。作者与同伴在松涛声中欣赏暮云变幻,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3. 下山心情:下山时小心翼翼,生怕失足丧命。安全返回后仍心有余悸,感叹自己不如飞鸟自由。多年后回忆这段经历,虽已年老体衰,但对黄山的思念依然深藏梦中。

全诗通过惊险的登山过程和绝美的山顶景色对比,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命脆弱渺小的感慨。语言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亲历其境,感受到黄山的险峻与壮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