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又富有生机的江上夜游图。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着小船,在碧绿的溪水中随兴漫游。船桨划破水面,惊动了栖息的水鸟,也打断了渔人的歌声——这里用“惊散”二字,让画面突然活跃起来,仿佛能听到鸟鸣扑翅的声音,感受到渔歌戛然而止的瞬间。
后两句转向暮色渐深的江景:渡口边的白蘋(一种水草)笼罩在朦胧的烟霭中,而滩头的红蓼(一种水边植物)上方,月亮已经低垂。诗人用“白蘋”和“红蓼”的色彩对比,加上“烟初暝”和“月又低”的时间推移,让整个画面从黄昏过渡到夜晚,既静谧又带着一丝朦胧的诗意。
整首诗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语言清新自然,读来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江上晚风的清凉和夜色渐浓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