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林城山杨学舟游虎丘

虎踞名丘往事赊,胜游千载梵王家。
山灵旧出点头石,地妒曾埋解语花。
佛国凭空云入座,剑池共汲水随车。
吟人谩有兴亡感,雪壁淋漓落阵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和朋友游览虎丘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展现出一幅充满禅意与诗意的画面。

首联"虎踞名丘往事赊,胜游千载梵王家"开门见山,说虎丘像猛虎般雄踞于此,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这里千年来都是佛教圣地(梵王家指佛寺),吸引无数人前来游览。

颔联"山灵旧出点头石,地妒曾埋解语花"用了两个典故。"点头石"传说高僧讲经时能让顽石点头;"解语花"指唐玄宗把杨贵妃比作能懂人话的花。这里说山石有灵性见证历史,而土地似乎也嫉妒被埋葬的美人。

颈联"佛国凭空云入座,剑池共汲水随车"写眼前景:云雾缭绕佛寺仿佛仙境,剑池(传说吴王埋剑之处)的水被游人取用。一动一静,把历史传说与现实游览巧妙结合。

尾联"吟人谩有兴亡感,雪壁淋漓落阵鸦"是感慨:诗人触景生情怀古伤今,看雪白的墙壁上墨迹淋漓(题诗),乌鸦飞过更添苍凉。表达了历史变迁、物是人非的怅惘。

全诗特色: 1. 时空穿梭:将虎丘千年历史与眼前景物自然融合 2. 虚实相生:既有实景描写,又穿插神话传说 3. 情感克制:通过"云、水、鸦"等意象含蓄表达兴亡之感 4. 画面感强:如电影镜头从山石切换到云雾,再到题诗墙壁

诗人用通俗意象表达深刻哲理:再辉煌的历史终将化为云烟,唯有山水永恒。这种"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感悟,正是中国山水诗的核心魅力。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