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孝子篇

袁孝子,思死如生生欲死。
海盐场上泪眼枯,哀心无穷海之水。
谁云猛虎凶,谁云长蛇毒。
咄尔凶毒人,何独无骨肉。
尔身虽齑断,肠已裂我腹。
父也衔冤蝼蚁乡,儿犹饮食被服裳。
皇天昭昭运三光,如山之罪胡可以掩藏。
暑卧埃尘,寒卧雪霜,跃我前狐嘷我傍。
父魂有知儿共处,母存未忍儿身亡。
呜呼天下几人冤且苦,孝子三年独庐墓。
官书大字表门户,更愿除却人间蛇与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袁孝子的故事,核心是"极致的悲痛"和"对恶人的控诉"。

开篇就用强烈对比:袁孝子活着像死了一样痛苦(生欲死),哭到眼泪流干(泪眼枯),悲伤像海水一样深。这里用夸张手法表现他失去父亲的巨大痛苦。

接着用猛虎毒蛇比喻恶人,质问他们:"你们也是父母生的,怎么忍心害别人?"说恶人就算被剁碎(齑断),也弥补不了带给孝子的痛苦(肠已裂我腹)。

中间部分解释孝子痛苦的根源: 1. 父亲死得像蝼蚁一样卑微(衔冤蝼蚁乡),自己却还穿着衣服吃饭,对比产生强烈愧疚 2. 相信老天有眼(皇天昭昭),恶人罪行终会暴露 3. 用"夏天睡土堆,冬天卧雪霜""狐狸在身边嚎叫"的细节,展现他守墓的艰苦

最后点明孝子的两难:想随父亲去死,又因母亲在世不能死。结尾升华主题:希望天下不再有"蛇虎"般的恶人,这实际是在呼吁社会正义。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三点: 1. 用极端生活场景(睡雪地、与狐狸为伴)表现孝心 2. 把抽象的痛苦具体化(眼泪流干、肠子断裂) 3. 从个人悲剧引申到社会问题(最后一句的"除蛇虎"是点睛之笔)

这种写法的厉害之处在于:既能让读者感受到切肤之痛,又能引发对社会不公的思考,类似现代"把个人遭遇上升为社会议题"的写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