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使院书情寄江夏贺兰副端①

云雨一萧散,悠悠关复(一作路)河。
俱从汎舟役,近隔洞庭波。
楚(一作春)水去不尽,秋风今又过。
无因得相见,却恨寄书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用简单自然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前两句"云雨一萧散,悠悠关复河"描绘了云消雨散后,眼前是漫长的关山河流,暗示与友人相隔遥远。这里用云雨消散的景象,暗喻与友人相聚的短暂。

中间四句具体写距离之远:虽然我们都因公务乘船出行,但隔着洞庭湖的波涛;楚地的江水奔流不息,转眼又是一年秋风起。通过"洞庭波"和"楚水"这些具体意象,让读者感受到空间的阻隔和时间的流逝。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既然无法相见,反而后悔写了太多书信。这种看似矛盾的心理很真实——正因为思念太深,连书信往来都成了痛苦的提醒。一个"恨"字,把思念而不得相见的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和朋友拉家常,但字里行间都是真挚的牵挂。特别是最后这个"后悔寄信"的独特角度,比直说"我很想你"更有感染力,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友情。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