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秋夜晚的闲适场景,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轻风熨贴晚云开,为放中秋半月来"用拟人手法写景:温柔的晚风像熨斗一样抚平了云朵,特意为即将到来的中秋节让半个月亮先露个脸。"熨贴"这个比喻特别生动,把无形的风写得像有温度、有触感一样。
后两句"待得月圆多值雨,不如今夕共樽罍"转入抒情:诗人想到等到真正中秋月圆时常常会下雨,不如就趁今晚这美好的半圆月色,和朋友一起把酒言欢。这里透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的生活智慧——不必执着于完美的时刻,当下就是最好的时光。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诗人没有抱怨月亮不够圆,反而欣赏半月的独特韵味;不空等理想中的中秋夜,而是珍惜眼前真实可触的美好。这种活在当下、懂得变通的生活哲学,在今天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