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感怀(一九七三年一月义乌作)

怕说韶光三十年,谋生事业两难全。
曾闻春去花犹好,已觉风多蜡易涟。
满我金尊千日醉,未甘白发一丝添。
方塘触目芙蕖外,更有谁吟秋水篇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1973年,作者三十岁时在义乌所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开头"怕说韶光三十年"直白地道出对青春流逝的惶恐。三十岁本是壮年,但作者却感到"谋生事业两难全",透露出在那个特殊年代(文革时期)知识分子面临的现实困境。

"春去花犹好"用反衬手法,说春花虽谢但仍有美好,实则是表达自己年华老去却一事无成的失落。"风多蜡易涟"这个比喻很形象,蜡烛在风中流泪,暗指自己在动荡年代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伤感。

"满我金尊千日醉"看似豪迈,实则是借酒消愁的无奈。"未甘白发一丝添"这句特别打动人心,三十岁就担心长白发,凸显了作者对衰老的抗拒和对青春的眷恋。

最后两句很有深意。看着池塘里的荷花(芙蕖),作者联想到《庄子·秋水》篇,暗含着自己像庄子那样超脱世俗的愿望,但"更有谁吟"又透露出知音难觅的孤独。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三十岁知识分子的普遍焦虑:事业未成、年华老去、环境压抑,但又保持着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这种真实的人生感悟,让今天的读者读来依然能产生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