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意趣的文人雅集场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愉悦心情。
前两句"一日二子各两屐,踏碎一径松花黄"用活泼的笔调写两位友人穿着木屐来访,把铺满松花的小路都踩碎了。这里"踏碎"二字特别生动,既写出访客的兴致,又暗示松花铺路的美丽景象。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自然之美:因为有知己来访,连禽鸟鱼虫都显得光彩照人;而山间空旷处的流水岩石,在无人时更显幽静。诗人用"冰雪莹"形容自己澄澈的心境,用"烟霞香"形容谈笑间的超脱意趣,把抽象的感受转化为具体的感官体验。
最后两句表达遗憾与宽慰:虽然没能与两位友人同时相聚,但能先后见到他们已是天大的幸运,足以抚慰平日的愁绪。这种既遗憾又知足的心态,展现了文人雅士的洒脱性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把一次普通的友人拜访写得充满诗意。通过松花、禽鱼、水石等意象,构建出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而"踏碎""光耀""染香"等动词的巧妙运用,更让整首诗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与友情的温暖。
汪炎昶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