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云南归,寄忆四兄云章沅陵

夜雨伤神久。
旧齐名,先生别驾,一时无偶。
双剑延平难合并,已是人归雁后。
感此日垂扬生肘。
牛从鸡尸俱不羡,任余生,付与千樽酒。
拼弃置,一骈拇。
生涯岂料归来又。
尚依稀,关山夜渡,断魂时候。
鸟道萦回天尺五,月落鬼巡猿狩。
喜原上鹡鸰依旧。
尘土功名吾倦矣,待从今,学种先生柳。
无限恨,兄知否1942。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于1942年,是作者从云南归来后寄给兄长云章的一封"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乱世中的兄弟深情与人生感慨。

上阕开篇就用"夜雨伤神久"定下忧郁基调。作者说自己和兄长当年齐名(旧齐名),如今却天各一方(双剑难合),像延平津的宝剑再难合体。用"人归雁后"暗示自己归来太迟,用"垂杨生肘"的典故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最后四句更是直白:不愿做领头牛也不屑当鸡群尸首(牛从鸡尸),只想借酒消愁(付与千樽酒),宁可做个无用的骈拇指(身体多余部分),也要摆脱世俗束缚。

下阕回忆归途艰险:夜渡关山时魂都要吓飞(断魂时候),走过悬崖边的鸟道(天尺五的险路),在猿啼鬼影的月夜赶路。唯一欣慰的是家乡的鹡鸰鸟还在(比喻兄弟情谊依旧)。最后直言看透功名如尘土,要学陶渊明归隐种柳,把满腹心事都托付给最懂自己的兄长(无限恨,兄知否)。

全词妙在将战乱年代知识分子的苦闷写得既深沉又通俗:用"魂都要吓飞"写旅途恐惧,用"领头牛""鸡群尸首"讽刺官场,最后"功名如尘土""回家种树"的宣言,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真性情。兄弟间"你懂我的无奈吗"的结尾,更是跨越时空的亲情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