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 其三 孤舟乱春华

晴日孤舟好,溪流带岸斜。浮游忘世虑,烂熳乱春华。

朝共渔穿港,暮随鸥宿沙。却知桃有路,惟见柳无涯。

蓑舞村村酒,罾歌处处花。群仙惊再见,留宿武陵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泛舟的闲适画卷,核心在于表达诗人逃离世俗、沉醉自然的逍遥心境。

开篇"晴日孤舟好"直接点明主题——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独自乘舟最是惬意。溪水蜿蜒流过倾斜的岸线,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氛围。这里的"孤舟"并非孤独,而是强调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

中间六句用白描手法展现日常生活:白天跟着渔民穿行河港,傍晚与鸥鸟同宿沙滩。诗人特意用"忘世虑"和"乱春华"形成对比——世俗烦恼被遗忘,眼前只有肆意绽放的春光。桃花林暗示着世外桃源,而无边柳絮则强化了与尘世的隔绝感。

最后四句将意境推向高潮:村民们穿着蓑衣歌舞饮酒,渔网起落间传来阵阵歌声,处处鲜花盛开。这样美好的景象让路过的仙人都误以为又到了武陵桃花源,忍不住要留宿于此。这里的"群仙惊再见"是神来之笔,用仙人的视角反衬出此景之美。

全诗妙在将平凡的渔家生活诗化为仙境,通过"孤舟—鸥鸟—桃花—仙人"的意象串联,完成从现实到理想的升华。诗人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让读者在"穿港—宿沙—歌舞—留宿"的动态画面中,自然感受到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