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友人

穷通分定莫须惊,怨曲劳歌漫引声。
榻下应怜徐孺子,刺残谁识祢先生。
自倾浊酒浇花落,独卷疏帘对月明。
休怪芳时倚惆怅,古来多恨是多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看透人生起伏后的豁达与孤独感,同时暗含对知音难觅的遗憾。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勾勒出古代文人的典型心境。

前两句说"穷困或显达都是命中注定,不必惊慌;那些抱怨的歌曲和忧伤的调子就不要再唱了",展现作者对命运的通达态度。就像现代人常说的"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中间四句用两个典故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像徐孺子这样的贤士只能屈居他人屋檐下,像祢衡这样的人才投递名帖也无人赏识。接着用"独自饮酒看落花,卷起帘子赏孤月"的画面,生动表现了文人雅士的清高与寂寞。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不要奇怪为什么在美好时节反而感到惆怅,因为自古以来,越是多情的人就越容易体会到人生的遗憾。这就像现代人常感慨"越是在热闹的时候,越觉得孤独"。

全诗的魅力在于将深刻的人生感悟化作日常可见的景象(落花、孤月),用简单对比(热闹中的孤独、多情带来的遗憾)引发读者共鸣。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通过画面和典故自己体会其中滋味,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精妙之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