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献所知三首

偶向江头别钓矶,等闲经岁与心违。虚教六尺受辛苦,
枉把一身忧是非。青桂本来无欠负,碧霄何处有因依。
春风不用相催促,回避花时也解归。
不识人间巧路岐,只将端拙泥神祇.与他名利本无分,
却共水云曾有期。大抵物情应莫料,近来天意也须疑。
自怜心计今如此,凭仗春醪为解颐。
十年磨镞事锋铓,始逐朱旗入战场。四海风云难际会,
一生肝胆易开张。退飞莺谷春零落,倒卓龙门路渺茫。
今日惭知也惭命,笑馀歌罢忽凄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科举落第的考生写给知己的内心独白,用三个篇章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失意文人的复杂心境。

第一首以钓鱼起兴,说自己像离开江边钓台的渔夫,整年奔波却事与愿违。六尺男儿白受苦,操心世事都是徒劳。诗人自比月宫中的青桂树,本是无暇之身,却不知该在何处安身立命。最后豁达地说:春风不必催我,等不到花开我也懂得回家。这里用"回避花时"暗喻科举不第,表现出既失落又释然的矛盾心态。

第二首直言自己不懂钻营之道,只会笨拙地求神拜佛。虽然与功名无缘,却与山水云霞早有约定。诗人开始怀疑天意难测、世事无常,只能借酒消愁。其中"泥神祇"的生动比喻,活画出老实人考前烧香拜佛的憨态。

第三首回顾十年寒窗的奋斗历程,像磨利箭镞般苦读,终于披上举子红衣踏入考场。然而四海人才济济难出头,纵有满腔热血也枉然。用"退飞莺谷"喻指落第后春光都黯淡,"倒卓龙门"形容科举之路彻底无望。最后强颜欢笑却更显凄凉,这种"笑着哭"的笔法最是戳心。

全诗妙在将科举失意的酸楚写得既真实又克制,没有痛哭流涕,而是通过钓鱼、拜神、磨箭等生活化比喻,把读书人的尊严与脆弱、倔强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结尾"笑馀歌罢忽凄凉"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回味的空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