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乱年代中漂泊老者的孤独与忧思。
开篇用"壶头"典故暗示人生短暂,老者回忆年轻时的漫游经历,如今却只能在动荡中四处漂泊。中间四句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老者自力更生、隐居青山的理想生活("三径"指隐士住所),一边却是带着家人继续流浪的现实("十洲"指遥远之地)。"夏半梅黄"和"雨深苔翠"通过细腻的季节景物描写,烘托出老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笔锋突转,将个人愁绪扩展到时代悲剧。"战骨萦芳草"用残酷的战场画面与美好春草形成强烈反差,"斜日孤城"的意象则生动刻画出老者在黄昏时分独倚危楼时,既担忧国事又深感无力的复杂心境。全诗通过个人命运折射时代苦难,在景物描写中寄托深沉的家国情怀。
许相卿
(1479—?)浙江海宁人,字伯台,晚年自号云村老人。正德十二年进士。世宗即位,授兵科给事中。为给事三年,屡上疏言事,尤极言功臣子弟荫官不及中官厮养,皆不听,遂谢病归。嘉靖八年诏养病三年以上不赴都者,落职闲住,遂废。夏言秉政后,招之,谢勿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