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兰芳引 归自青岛,忽忽秋深,忧生念乱,枨触余怀。歌和瑾叔,并柬榆生广州

湖海倦游,暂来酹、旧时明月。
正万籁鸣秋,黄叶似人恋别。
五更烛灺,奈断梦、乱鸦啼彻。
搅一片乡心,飞入南云空阔。
归约乌头,新愁鹑首,暗雨呜咽。
尽玉柱移宫,聊写衍波怨阕。
行藏何处,怕歌散雪。
生事忧、期与岁寒人说。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从青岛归来,正值深秋时节,内心充满对人生和乱世的忧虑。全词情感深沉,借秋景抒怀,表达了一种漂泊无依、忧国忧民的情怀。

上片(前八句)写秋景与乡愁: 1. 开头"湖海倦游"直接点出作者厌倦了四处漂泊的生活,想暂时停下脚步,对着旧时的明月借酒消愁。 2. "万籁鸣秋"描绘了秋天万物萧瑟的景象,黄叶飘落就像人们依依惜别。 3. "五更烛灺"写深夜烛火将尽,却被乌鸦的啼叫声惊醒,暗示作者夜不能寐。 4. "一片乡心"直抒胸臆,说思乡之情随着南飞的云飘向远方。

下片(后八句)写忧思与无奈: 1. "归约乌头"用典故暗示归期难料,"新愁鹑首"暗指对时局的忧虑。 2. "暗雨呜咽"既是写景,也是作者心情的写照。 3. "玉柱移宫"借音乐变调比喻世事变迁,只能通过写词来抒发心中郁闷。 4. 最后几句直白地道出:不知该何去何从,怕连歌唱都会中断,生活的忧虑只能与同样经历苦难的人诉说。

全词特色: 1. 情景交融:秋景与愁思相互映衬,落叶、乌鸦、暗雨都成为情感的载体。 2. 用典自然:虽然用了"乌头""鹑首"等典故,但都服务于情感表达。 3. 语言凝练:短短几十字就包含了复杂的情感变化,从倦游到思乡,再到忧国忧民。 4. 结尾有力:最后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升华了主题。

这首词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折射出一个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彷徨与担当。即使现代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那种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深沉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