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河口号
千回百折故城河,东倾西长分嵯峨。
白杨灌木参天柯,处处成行古道么。
古冢荒碑庙逶迤,水流浪打雪狼窝。
行路之人嗟叹多,峥嵘斧削飞岩坡。
楼船画鼓快如梭,锦缆人来寸寸呵。
归空粮艘争天摩,歌声歌彻青云和。
白杨灌木参天柯,处处成行古道么。
古冢荒碑庙逶迤,水流浪打雪狼窝。
行路之人嗟叹多,峥嵘斧削飞岩坡。
楼船画鼓快如梭,锦缆人来寸寸呵。
归空粮艘争天摩,歌声歌彻青云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城池旁的河流景象,充满沧桑感和动态的生命力。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河流的顽强生命力
诗中用"千回百折"形容河道曲折,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虽然被岁月"东倾西西长"地改变着模样,却依然倔强地流淌。白杨树和灌木丛在河边野蛮生长,形成"参天柯"的壮观景象,展现出自然界的旺盛生命力。
2.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古冢荒碑"和"水流浪打"形成鲜明对比,被岁月侵蚀的古迹与永远奔腾的河水构成时空对话。行人看到这些景象时的叹息,暗示着人们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特别提到"雪狼窝"这个充满野性的地名,更添苍凉感。
3. 热闹的市井生活
后四句笔锋一转,描写河上繁忙景象:装饰华丽的船只快如飞梭,拉船的纤夫喊着号子("寸寸呵"),运粮船争相驶过,歌声直冲云霄。这部分突然让整幅画面活了起来,说明这条古老的河流至今仍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全诗最妙的是把静止的历史遗迹和流动的现实生活并置在一起:一边是荒坟古庙,一边是欢歌笑语的船队;一边是被岁月斧削的岩坡,一边是轻盈如梭的楼船。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虽然时光无情流逝,但生命永远以新的形式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