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送周方山游吴)
朗吟未了西湖酒,惊心又歌南浦。折柳官桥,呼船野渡,还听垂虹风雨。漂流最苦。况如此江山,此时情绪。怕有鸱夷,笑人何事载诗去。
荒台只今在否。登临休望远,都是愁处。暗草埋沙,明波洗月,谁念天涯羁旅。荷阴未暑。快料理归程,再盟鸥鹭。只恐空山,近来无杜宇。
荒台只今在否。登临休望远,都是愁处。暗草埋沙,明波洗月,谁念天涯羁旅。荷阴未暑。快料理归程,再盟鸥鹭。只恐空山,近来无杜宇。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送别朋友周方山去吴地游玩时的复杂心情,充满了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牵挂。
上片(前八句): 开头说诗人正在西湖边喝酒吟诗,突然又要送别朋友,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折柳"是古人送别的习俗,"呼船"写匆忙赶路的样子。听着风雨声过垂虹桥,诗人感叹:漂泊的生活太苦了,更何况是在这样动荡的时局下("如此江山"可能指南宋末年国势衰微),带着这样的愁绪上路。最后还自嘲:怕是连范蠡(鸱夷子皮)都要笑话我,为什么还要带着诗书去流浪呢?
下片(后九句): 诗人联想到朋友要去的地方:当年的姑苏台还在吗?登高望远只会更添愁绪。用"暗草埋沙"写荒凉,用"明波洗月"写清冷,突出天涯游子的孤独。虽然现在荷花还没凋谢("荷阴未暑"),但诗人急着劝朋友:早点安排归程吧,我们还能再一起隐居("盟鸥鹭"指过闲适生活)。结尾很伤感:只怕你去的那个地方,连催人归家的杜鹃叫声都听不到了。
全词妙在: 1. 用"西湖酒"到"南浦歌"的突然转折,表现送别的猝不及防 2. "垂虹风雨"既是实景,又暗示人生风雨 3. 用范蠡的典故自嘲,显得愁绪更真实 4. 最后担心"无杜宇",把盼归的心情写得格外深沉
本质上是在乱世中,两个知识分子对安稳生活的渴望,对漂泊命运的无奈。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