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委进江背洞驻军赤坎招安贼三万有奇

匹马临江背,前旌近贼营。由来皆赤子,何忍作长平。

地险归耕少,民顽入法轻。抚绥诚不易,先轨是阳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奉命去一个叫江背洞的地方招安(劝降)盗贼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百姓的同情和为政者的思考。

开头两句像电影镜头:作者独自骑马来到江边,远远看见盗贼的营地旗帜。这里用"匹马"和"前旌"形成对比,既写出孤身赴任的紧张感,又暗示即将与盗贼正面交涉。

中间四句是作者的心理活动:他认为这些盗贼原本都是普通百姓(赤子),怎能像古代长平之战那样残酷镇压?当地地势险峻耕地少,百姓因生活所迫犯法,官府执法也往往从轻处理。这些句子像在替百姓辩解,展现出作者"乱世百姓苦"的清醒认知。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安抚百姓确实不容易,但可以参考王阳明(明代思想家)当年招安的经验。这里用"先轨"二字,既表达对前贤的敬重,也暗含"以德服人"的治国理念。

全诗最动人的是作者站在百姓角度的思考,没有高高在上的官僚腔调。他把盗贼称为"赤子",把犯罪归因于"地险""民顽",这种理解之同情,在今天看来依然可贵。诗中"何忍作长平"的反问,更是古代官员少有的人性光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