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君山竹院的闲适生活,用简单的画面传递出淡泊宁静的意境。
前两句写生活环境:新种的竹子才长到肩膀高,说明主人刚在此定居不久;在熟悉的河湾里洗脚,暗示这是常来的老地方。一"新"一"旧"的对比,既交代了时间感,又透露出主人对这片天地的熟悉与喜爱。
后两句写日常生活:晚上钓鱼时,水里的鱼儿仿佛成了陪伴;看书时有僧人同行,看完书还能请僧人帮忙送还。这里把鱼儿和僧人都写成伙伴,既表现了隐居生活的孤独,又展现了与自然、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乐趣。
全诗最妙的是把孤独写出了趣味。一个人住在竹林边,看似寂寞,但诗人通过"鱼为伴""僧送还"这样的细节,把独处变成了与万物为友的雅事。二十个字里,有景有人,有动有静,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让人感受到简单生活中的诗意。
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