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登上江华寒亭后的所见所感,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荒凉孤寂的山景图。
开头两句"到此脚跟酸,千峰迥不看"直接道出登山的疲惫——走得脚都酸了,抬头看远处山峰模糊不清。这里用身体感受暗示山势高峻,也透露出一种倦怠感。
中间四句是具体景物描写:"年深碑字浅"说石碑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日薄树阴寒"写夕阳西下,树影带着寒意;"石罅巢蜂乳"观察到石缝里有蜂巢;"篱根堕鸟残"则看见篱笆下有鸟的残骸。这些细节都透露出这个地方人迹罕至、荒凉破败的感觉。特别是"蜂巢"和"鸟残"的对比,暗示着生死交替的自然规律。
最后两句"爱吟还畏嶮,不敢倚栏干"最有意思:诗人虽然想吟诗,但看着险峻的山势,连栏杆都不敢靠。这种矛盾心理很真实——既被景色触动想创作,又被环境震慑感到畏惧,把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感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手机随手拍下的山景照片:模糊的远山、斑驳的石碑、寒冷的树影、破败的痕迹,最后定格在诗人犹豫要不要靠近栏杆的瞬间。这种真实感反而让读者能身临其境,体会到那种既想亲近自然又心存敬畏的复杂心情。
乐雷发
乐雷发(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字声远,号雪矶,汉族,湖南宁远人。 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乐雷发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