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晚年游览泰山时的感慨,用大白话来解读就是:
第一句"岱岳名山天下无"开门见山说泰山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名山。但紧接着"老来游玩易嗟吁"就带出老年人特有的感叹——年纪大了看风景容易触景生情。
中间四句像放电影一样带我们看泰山古迹:秦始皇封禅时种的松树已经老态龙钟,汉武帝祭祀时立的柏树孤独挺立。刻着古文字的碑石长满青苔,让人想起东汉光武帝的年号;被野草覆盖的石碑,又勾起对宋真宗封禅往事的回忆。这些景物都在诉说泰山见证过的历史沧桑。
最后两句特别有意思,像是老人在唠家常:遇到别人问起这些古迹,我也说不清楚来龙去脉,干脆就把泰山的样貌牢牢记在心里,回家画成图画吧!这种"记不清细节就记整体"的老年人思维,反而让泰山的美超越了具体历史,成为一种永恒的印象。
全诗妙在把"老"这个特点贯穿始终:老人看古迹的感叹、老人对历史的模糊记忆、老人特有的表达方式,让雄伟的泰山平添了几分人情味。就像一位白发老人边爬山边给你讲古,虽然有些事记不清了,但那份对山河的热爱特别打动人。
王奕
王奕(生卒年不详),字伯敬,号斗山,玉山(今属江西)人。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王奕《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王奕伯敬谨撰并书”,认为“癸巳为至元三十年(1293),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