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七月十六日(既望)泛舟赤壁时的怀古之情,模仿了苏轼(坡仙)当年游赤壁的雅兴。
前两句点明主题:苏轼曾两次游览赤壁,写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这样的传世佳作("白雪"喻指高雅的诗文)。如今秋高气爽,作者也来泛舟。
中间四句形成对比:当年苏轼的盛事已成过往("空流水"),但今天作者依然怀着同样的高雅兴致。耳边仿佛还能听到苏轼笔下那凄清的箫声("咽月"指箫声在月光下呜咽),眼前似乎又见那只横江飞过的孤鹤(苏轼文中出现的意象)。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作者带着酒("一尊"即一杯酒),乘着兴致重温历史。此时他已沉醉在怀古之情中,根本不在意自己到底是在黄州(苏轼贬谪地)还是粤州(可能是作者所在地),因为古今文人的情怀是相通的。
全诗巧妙化用苏轼赤壁之游的典故和意象,通过古今对照,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追慕之情,展现了文人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语言清丽,意境悠远,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当下的即兴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