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郑女郎(一作郑氏妹)
艳阳灼灼河洛神,珠帘绣户青楼春。能弹箜篌弄纤指,
愁杀门前少年子。笑开一面红粉妆,东园几树桃花死。
朝理曲,暮理曲,独坐窗前一片玉。行也娇,坐也娇,
见之令人魂魄销。堂前锦褥红地炉,绿沈香榼倾屠苏。
解佩时时歇歌管,芙蓉帐里兰麝满。晚起罗衣香不断,
灭烛每嫌秋夜短。
愁杀门前少年子。笑开一面红粉妆,东园几树桃花死。
朝理曲,暮理曲,独坐窗前一片玉。行也娇,坐也娇,
见之令人魂魄销。堂前锦褥红地炉,绿沈香榼倾屠苏。
解佩时时歇歌管,芙蓉帐里兰麝满。晚起罗衣香不断,
灭烛每嫌秋夜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郑女郎(或郑氏妹)的美丽女子,以及她令人神魂颠倒的魅力。全诗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外貌、才艺和日常生活,充满了浪漫与诱惑的气息。
开头几句写她的美貌如同河洛神女般耀眼,住在华丽的绣楼里,青春洋溢。她擅长弹奏箜篌(一种古代乐器),灵巧的手指让门前的少年们为之倾倒。她的笑容如桃花般灿烂,甚至让园中的桃花都黯然失色。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强调她的美丽足以“杀死”桃花,凸显她的魅力无人能及。
中间部分写她的日常生活:白天夜晚都在练习曲子,独坐窗前像一块美玉般纯净。无论是走路还是坐着,都娇媚动人,让人一见就心神荡漾。她的房间里铺着锦褥,燃着红炉,绿沈香的酒器里倒满美酒(屠苏是古代的一种酒)。这里通过富丽堂皇的环境描写,衬托出她的高贵与优雅。
最后几句写她的夜晚生活:歌声暂停时,她解下佩饰;芙蓉帐里充满兰麝的香气。晚起时罗衣上的香气久久不散,而秋夜因为欢愉显得太短,连蜡烛都嫌点得太快。这里通过感官描写(香气、烛光)和“嫌夜短”的抱怨,含蓄地暗示了她与情人的缠绵。
整首诗的精髓在于用极致的奢华与美感,塑造了一位才貌双全、风情万种的女子形象。诗人没有直接写她的情感,而是通过环境、动作和旁观者的反应,让读者感受到她的致命吸引力。这种侧面烘托的手法,比直白的赞美更让人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