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长至呈同系诸公(时大驾有事南郊)

圜扉望断属车尘,闻道銮舆出禁闉。
五夜斗杓初建子,孤臣霜鬓未逢辰。
雉罗既说嗟何及,龙性谁言不可驯。
犹有钟仪数行泪,南冠相对共沾巾(三四是活对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在监狱中写给同被关押的狱友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无奈。

前两句写作者透过监狱窗户,眼巴巴地望着皇帝车驾扬起的尘土,听说皇帝已经出宫去南郊祭天了。这里用"望断"二字,生动表现出囚徒伸长脖子渴望自由的姿态,而"闻道"则暗示消息都是听来的,凸显与外界隔绝的孤独。

中间四句用节气变化来写时间流逝。"五夜斗杓"指北斗星柄指向子位,说明已是冬至时节。作者感叹自己白发渐生却仍困在狱中,就像被网住的野鸡难以逃脱,又像难以驯服的龙一样倔强。这里用"霜鬓"形容白发,用"雉罗"比喻牢笼,都很形象。

最后两句借用"钟仪"的典故(春秋时楚国乐师被晋国俘虏仍戴楚冠),写自己和狱友们相对流泪的场景。"南冠"指囚徒身份,"共沾巾"描绘大家一起擦眼泪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狱中人的同病相怜。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既无奈又不甘的复杂情绪:明知难以脱困却仍向往自由,身处绝境却保持尊严,孤独无望却又在狱友情谊中找到慰藉。这些真实的情感穿越时空,至今读来仍能引起共鸣。

宋琬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