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背景,通过华清宫的兴衰揭示王朝覆灭的深层原因。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展现盛极而衰的转折:开头描写天下一统的繁华,骊山宫殿在云霞中巍峨壮丽。但紧接着笔锋一转,用"烛龙"(指宫廷灯火)照亮玄宗宴饮的奢靡,而"野鹿偷花"的细节暗示政权已被蛀空——连御花园的花都被野鹿啃食,可见管理已形同虚设。
后四句直接点明治国道理:王朝衰败表面看是用人不当("失人迂"指任用李林甫等奸臣),但根源在于统治者穷奢极欲。最后两句尤为沉痛——当玄宗逃往四川后,百姓还在痴望皇帝归来,这种愚忠更反衬出统治者的失职。
全诗最精彩的是用"野鹿偷花"这个生动意象,把抽象的政治腐败具象化。就像现在用"老鼠偷粮"形容贪腐一样,让读者瞬间理解盛世表象下的危机。诗人没有简单批判奢靡,而是指出"由奢致乱"的必然逻辑,这种洞察力在今天仍有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