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贤母闾
越岁在龙蛇,风景偶告愆。
畿南及畿北,处处民苦癫。
黍苗尽枯槁,农夫空胝胼。
草根尽充食,斗米三百钱。
恒阳有贤母,恻然心悯怜。
我赖先世德,诸子聿翩翩。
声名溢中外,冠缨满堂前。
当此旱魃虐,千里多罄悬。
天子尚咨嗟,忧形云汉篇。
况吾桑梓情,忍视无突烟。
前宪有遗则,我愿一追搴。
郑展出钟粟,黔敖陈粥饘。
岂不惜钱财,其如心郁邅。
我食可无肉,我衣可不鲜。
但无沟中瘠,我便安食眠。
出我饔飧资,一一陈路边。
务使鸠鹄形,残喘得苟延。
闾里竞欢呼,何啻甘露零。
歌祝遍遐迩,直达九重天。
有诏出丹陛,伐石南山巅。
特表贤母闾,芳声俾永传。
寄语厚积者,勿徒务戋戋。
苏兹菜色人,胜于买良田。
畿南及畿北,处处民苦癫。
黍苗尽枯槁,农夫空胝胼。
草根尽充食,斗米三百钱。
恒阳有贤母,恻然心悯怜。
我赖先世德,诸子聿翩翩。
声名溢中外,冠缨满堂前。
当此旱魃虐,千里多罄悬。
天子尚咨嗟,忧形云汉篇。
况吾桑梓情,忍视无突烟。
前宪有遗则,我愿一追搴。
郑展出钟粟,黔敖陈粥饘。
岂不惜钱财,其如心郁邅。
我食可无肉,我衣可不鲜。
但无沟中瘠,我便安食眠。
出我饔飧资,一一陈路边。
务使鸠鹄形,残喘得苟延。
闾里竞欢呼,何啻甘露零。
歌祝遍遐迩,直达九重天。
有诏出丹陛,伐石南山巅。
特表贤母闾,芳声俾永传。
寄语厚积者,勿徒务戋戋。
苏兹菜色人,胜于买良田。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善良母亲的故事,背景是古代大旱灾年。
开头描写了灾情:龙蛇年(可能指灾年)闹旱灾,南北田地都遭殃。庄稼全枯死,农民白辛苦,草根都被吃光,米价飞涨到一斗三百钱(极贵)。
接着主角出场:恒阳地区有位贤惠母亲,看到灾民很心疼。她家条件不错,儿子们都有出息,家里当官的很多。但面对千里旱灾,连皇帝都在发愁写诗救灾,作为本地人更不忍心看乡亲挨饿。
这位母亲做了三件感人的事: 1. 效仿古代慈善家(郑展、黔敖)开仓放粮、设粥棚 2. 宁可自己吃穿简朴:"我可以不吃肉不穿好衣服,只要没有饿死的人,我才能安心" 3. 把自家口粮都拿出来分给路边灾民,让骨瘦如柴的人能活命
结果: - 乡亲们高兴得像遇到及时雨 - 赞美声传到皇帝耳朵里 - 皇帝下令在南山立石碑,永久表彰这位母亲 - 最后点明主旨:劝有钱人别光攒钱,救人比买田地更有意义
全诗亮点: 1. 用对比手法:灾民"草根充食" vs 母亲家"冠缨满堂" 2. 金句频出:"但无沟中瘠,我便安食眠"(只要没有饿殍,我才能安心) 3. 结尾升华:做好事比囤积财富更有价值
简单说,这就是古代版"富豪捐光家产救灾获表彰"的正能量故事,倡导富人应该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