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蚕农丰收的喜悦场景,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活气息。
前四句用"雪屋""银山"比喻蚕茧的洁白,展现晴朗天气里蚕农打开蚕房、看到成排蚕茧的震撼画面。"一年蚕事办"点明这是辛苦劳作后的收获时刻,"春向阑"暗示季节将尽却迎来成果。
中间两句通过"邻里相贺""翁媪欢笑"的细节,生动表现丰收带来的集体喜悦。老人脸上的笑容尤其打动人,说明这不仅是经济收获,更是情感满足。
最后两句突然将视野拉到宫廷,用"后妃献茧"的典故(古代有皇后向皇帝献蚕茧的礼仪)巧妙连接民间与皇室。表面写宫廷喜事,实则暗示皇帝的喜悦也来自百姓丰收——国家根基正是这些平凡的劳动成果。
全诗亮点在于:用"银山"这样夸张又贴切的比喻让劳动成果可视化;通过老人笑容、邻里互动等小细节传递温暖;最后用宫廷礼仪作对比,突出"民以食为天"的深刻主题。诗人把养蚕这件农事写得既接地气,又暗含对国家根基的思考。
楼璹
又名楼璹,字寿玉,又字国器。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生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楼异之子。以父任得官,初为婺州(今浙江金华)幕僚。绍兴三年(1133年)任於潜(今浙江省临安市)县令,深感农夫、蚕妇之辛苦,绘制《耕织图诗》45幅,反映江南农业情况。每图皆配以五言八句诗,书后附有作者孙楼洪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