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叫孔燮的官员被派去治理曲阜(孔子故乡)的场景。全诗通过轻松欢快的笔调,展现了儒家文化圣地的风雅氛围。
前两句说曲阜自古就是教化兴盛之地,如今又迎来一位贤能的官员(孔燮)。这里用"风流"形容曲阜,不是指男女之事,而是说这里文风鼎盛、人才辈出。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孔燮赴任的盛况:他作为孔氏宗亲被推荐做官不是为了谋私利,在这个盛世荣归故里也不需要问路(因为太熟悉了)。当地文人雅士用琴酒歌舞来欢迎他,士绅们都穿着正装来祝贺。这里提到的"颜孟氏"指颜回、孟子这些儒家贤人,说明曲阜处处都是儒家文化的影子。
最后两句是美好展望:可以预见孔燮将来会给曲阜带来丰收,让祭祀典礼更加隆重。用"露冕"(官帽)和"沂泗春"(曲阜的河水春光)的意象,暗示他会年年都带给曲阜新的生机。
全诗就像一幅生动的风俗画,把儒家圣地的文化底蕴、地方官员赴任的热闹场面、以及人们对未来的期待都融合在一起。最妙的是全诗没有一句直接夸孔燮多能干,但通过描写曲阜人对他的欢迎和期待,反而更凸显了他的贤能。
张泰
(1436—1480)苏州府太仓人,字亨父,号沧州。少与同里陆釴、陆容齐名,号称“娄东三凤”。天顺八年进士,授检讨,迁修撰。恬淡自守。诗名亚李东阳,弘治间艺苑皆称李怀麓、张沧州。书法亦翩翩可喜。有《沧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