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归
客行二十年,记老不识少。
改尽故须眉,昨夜边场到。
忆昔城东开万户,城口浮梁接江浒。
出关收鱼若收租,大船半泊新安估。
庙前市马金障泥,古渡桃花斗眉膴。
今来陵谷何易迁,夹路小坊尽草莽。
独行空巷白日疑,放𢘍西邻一寡姥。
黄门甲第当衢开,老兵横卧自称主。
郭外古坟有我亲,白杨树倒供斤斧。
久客无家还欲行,儿骨先愁不傍父。
飘叶终身思本根,及到谁知益酸苦。
几时真得洗甲兵,尽使流人归旧土。
改尽故须眉,昨夜边场到。
忆昔城东开万户,城口浮梁接江浒。
出关收鱼若收租,大船半泊新安估。
庙前市马金障泥,古渡桃花斗眉膴。
今来陵谷何易迁,夹路小坊尽草莽。
独行空巷白日疑,放𢘍西邻一寡姥。
黄门甲第当衢开,老兵横卧自称主。
郭外古坟有我亲,白杨树倒供斤斧。
久客无家还欲行,儿骨先愁不傍父。
飘叶终身思本根,及到谁知益酸苦。
几时真得洗甲兵,尽使流人归旧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离家二十年的游子回乡后的所见所感,用对比手法展现了物是人非的沧桑。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理解:
1. 回乡的陌生感(前四句) 游子离家时还是青年,归来已是须眉花白的中老年人。用"记老不识少"这种矛盾说法,生动表现连故乡都认不出他的荒诞感——就像昨天才离开战场,今天却面对完全陌生的家乡。
2. 今昔对比的震撼(中间十二句) 诗人用电影般的镜头对比记忆与现状: - 过去:城东万户繁华,码头大船云集,庙前有装饰华丽的马匹,渡口桃花盛开。 - 现在:道路变成草莽,巷子空无一人,只剩孤独的老太太。豪门宅院被老兵霸占,祖坟边的白杨树都被砍倒。最痛心的是发现孩子的尸骨未能安葬在祖坟。
3. 无家可归的悲凉(最后四句) 游子发现故乡已非归宿,就像落叶想归根却发现树已倒下。最后两句是全诗升华:渴望战争结束(洗甲兵),让所有流离失所的人能真正回家。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老兵横卧自称主"等细节展现战乱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 "儿骨不傍父"的惨痛比"家破人亡"的直白描写更戳心 - 结尾从个人悲剧上升到对和平的集体渴望,引发共鸣
就像现代人回老家发现高楼取代了童年小巷,熟人都不在了,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被放大到战争背景下,显得格外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