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三 咏掬水月在手
莲衬凌波步,笋浴影娥东。
晚妆脂粉犹腻,雪洁弄春溶。
恰似玉盘拈指,莫是金环脱腕,宝镜逐华容。
好个明珠颗,落在掌窝中。
可人意,拿不住,握还空。
骑鲸便欲深取,恐触卧骊龙。
奈玉春纤冻也,那壁团圆何处,有影却无踪。
不上广寒殿,便入水晶宫。
晚妆脂粉犹腻,雪洁弄春溶。
恰似玉盘拈指,莫是金环脱腕,宝镜逐华容。
好个明珠颗,落在掌窝中。
可人意,拿不住,握还空。
骑鲸便欲深取,恐触卧骊龙。
奈玉春纤冻也,那壁团圆何处,有影却无踪。
不上广寒殿,便入水晶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掬水月在手"场景,把水中捞月的诗意画面写得活色生香。
上片用一连串精巧比喻把水中月影写得极具质感:开篇用"莲步""笋指"形容女子轻盈姿态,她晚妆后雪白手腕浸入水中,就像拈着玉盘、脱落的金环,又像追逐容颜的宝镜。最妙的是把水中月比作"明珠颗",恰好落在掌心凹陷处,这个细节让虚幻的月光突然有了实感。
下片转而写捞月的徒劳与遐想:明明看得见却"拿不住",想深捞又怕惊动水底蛟龙。纤细手指被冰水冻僵,月影看似近在咫尺却永远触碰不到。最后两句意境大开——这捧不住的水月,不是飞向了月宫,就是沉入了龙宫,把现实与神话完美衔接。
全词最动人处在于将"水中捞月"这个寻常动作,通过细腻触觉(冻手)、视觉(明珠)和神话想象(骊龙、月宫)层层渲染,让读者既感受到具体而微的捞月体验,又领会到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人生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