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徐伯廉再往南陵

又向南陵去,复携良友同。
人烟千嶂里,客路百花中。
雉雊初晴日,莺啼满树风。
渐知精舍近,清磬出林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好友徐伯廉结伴前往南陵的春日旅途,充满清新自然的意趣和悠然自得的心境。

开头两句直白交代背景:诗人再次前往南陵,这次有知心好友同行。一个"又"字暗示这是故地重游,"良友"二字则透露出对这次结伴同行的期待。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旅途所见:群山怀抱中零星散布着村落,开满鲜花的山路上行走着旅人。雨后初晴时听到野鸡啼鸣,春风吹过树梢传来黄莺的歌唱。诗人通过"千嶂""百花""雉雊""莺啼"等意象,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营造出明媚欢快的春日氛围。特别是"初晴日"和"满树风"的描写,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雨后清新的空气和摇曳的花枝。

最后两句写即将到达目的地:随着精舍(书院或寺庙)越来越近,清脆的磬声从东边的树林传来。"清磬"这个声音意象的引入,为全诗增添了一丝超脱尘世的禅意,也暗示着这次旅行不仅是踏青赏景,更是一次心灵的游历。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像一幅水墨画卷徐徐展开。诗人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让读者感受到春日山行的愉悦,以及友人同游的温馨。特别是将动态的旅途与静态的山水相结合,展现出中国古典诗歌"寓情于景"的典型特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