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酬陆山人二首 其二

由来海畔逐樵渔,奉诏因乘使者车。
却掌山中子男印,自看犹是旧潜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写给陆山人的,表达了对他过去和现在的赞美和敬仰。下面我会用通俗的语言来解析这首诗。

首先,诗的第一句“由来海畔逐樵渔”,描述了陆山人过去的生活状态。他生活在海边,从事着打柴和捕鱼的工作。这说明他的生活并不容易,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抱怨。第二句“奉诏因乘使者车”,则表达陆山人被皇帝召见并乘坐使者车赴京的情况。可以看出,陆山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普通的海边生活到被皇帝召见,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接着,第三句“却掌山中子男印”,描绘了陆山人回到家乡后掌管山中事务的情景。“子男印”是权力的象征,说明他在当地的地位和影响力。最后一句“自看犹是旧潜夫”,则表达了他虽然地位有所改变,但他仍然保持着原有的谦虚和低调。这里的“潜夫”可以理解为隐居的人或者普通的百姓,表达了他即便成为有权力的人,也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身份和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陆山人从普通渔民到被皇帝召见并掌管山中事务的经历和变化。同时,也展示了他的谦虚和低调,无论地位如何改变,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身份。这样的品质和精神让人敬佩。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让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