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十首 其三 雁

大有羽仪用,惊猜鹓鹭行。
相呼来泽国,失影下寒塘。
关塞愁笳鼓,江湖拙稻粱。
无为避矰缴,葭菼夜苍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大雁的形象和它们的生活习性,通过富有情感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方式,表达出对大雁处境的同情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首句“大有羽仪用,惊猜鹓鹭行”,表明大雁不仅形态优美,而且在辽阔的天空中能够与其他鸟类和谐共处,体现了它们的社会性。这里“鹓鹭”指的是高等的鸟类,用以比喻大雁尊贵的地位和优雅的举止。

接下来“相呼来泽国,失影下寒塘”,进一步描写了大雁的生活场景。它们成群结队地飞向沼泽地,寻找食物,然而却在寒塘中迷失了自己的影子。这里“泽国”和“寒塘”分别代表了大雁栖息的自然环境,形象地描绘了它们的生活状态。

“关塞愁笳鼓,江湖拙稻粱”两句中,“笳鼓”是指边塞地带的军乐,象征着战争和危险;“江湖”比喻广阔的世界,而“稻粱”则是指食物。整体来说,大雁面临的不仅是大自然的严酷环境,还要面对人为的威胁,如战场上的喧嚣和捕猎者的威胁,反映了它们的生存困境。

“无为避矰缴,葭菼夜苍苍”两句中,“矰缴”指的是古代射鸟用的绳索,象征着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捕猎行为;“葭菼”指的是湿地中的植物,形象地描述了夜晚的湿地景象。“夜苍苍”则描绘了一幅夜晚湿地的静谧画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大雁的同情,认为它们不应为了躲避捕猎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借助大自然的宁静来反衬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大雁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自然界中的生存挑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传达出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对野生动物生存状态的关怀。

蒋春霖

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后居扬州。咸丰中曾官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间兵事,特多感伤之音,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賸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