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讽九首 其八
横笛喝(一作鸣)秋风,清商入疏越。
君居不夜城,肯怨孤戍月。
吴兵甚犀利,太白光突兀。
日已费千金,廑闻侵一拨(一作垡)。
岂无恶年少,纵酒游侠窟。
募为敢死军(一作士),去以枭叛卒。
岂无中林士,贯穿学问骨。
兵法五十家,浩荡如溟渤。
高悬鹿皮睡,清涧(一作润)时依樾。
分已诺烟霞,全遗事干谒。
既非格猛兽,未可轻华发。
北面师其谋,几能止征伐。
何妨秦堇勇,又有曹刿说。
尧舜尚询刍(一作事),公乎听无忽。
君居不夜城,肯怨孤戍月。
吴兵甚犀利,太白光突兀。
日已费千金,廑闻侵一拨(一作垡)。
岂无恶年少,纵酒游侠窟。
募为敢死军(一作士),去以枭叛卒。
岂无中林士,贯穿学问骨。
兵法五十家,浩荡如溟渤。
高悬鹿皮睡,清涧(一作润)时依樾。
分已诺烟霞,全遗事干谒。
既非格猛兽,未可轻华发。
北面师其谋,几能止征伐。
何妨秦堇勇,又有曹刿说。
尧舜尚询刍(一作事),公乎听无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年代的众生相,既有对战争的批判,也有对人才的思考。全诗用对比手法展开,语言直白有力。
前半部分写战争残酷:秋风中传来凄凉的笛声,守城士兵在月下孤寂戍边。吴国军队装备精良,战事耗费巨大却进展缓慢。这里用"日费千金"突出战争消耗,"孤戍月"表现士兵的孤独。
中间部分写两类人才:一类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们纵酒豪侠,愿意组建敢死队;另一类是隐居的学问家,他们精通兵法却选择归隐山林。诗人用"贯穿学问骨"形容学者扎实的学识,用"鹿皮睡"表现隐士的闲适。
最后提出治国之道:诗人认为应该重视各类人才,像古代君王那样广纳谏言。用"秦堇勇"(勇士)和"曹刿说"(谋士)的典故,说明需要文武并用;用"尧舜询刍"的典故,强调要倾听百姓声音。
全诗核心是反对穷兵黩武,主张善用人才、听取民意。诗人将战场景象、人才画像和历史典故巧妙融合,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提出了"广开言路、人尽其才"的政治理想。诗中"岂无"的重复使用,加强了人才被埋没的惋惜之情。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