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隐居山林却心系天下的矛盾心境,充满怀旧与自嘲的复杂情感。
前四句通过"毛竹""野亭""晓猿""乱峰"等自然意象,勾勒出一幅幽静的山居图。但紧接着用"汉庭奏牍""周室翻经"的典故,暗示自己虽身处山林,内心仍惦记着朝廷政务和儒家经典。这种隐居与入世的矛盾贯穿全诗。
五六句"紫殿视草""缁帷飞萤"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庄严的皇宫里批阅奏章,一边是冷清的书斋中只有萤火虫作伴。这种反差凸显了作者从庙堂到草庐的身份转变。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整理衣衫本是为百姓出仕,岂能像荀家那样只聚星(指只结交名士)?这里既有对隐居生活的自嘲,也流露出未能实现政治抱负的遗憾。全诗在恬淡的隐居画面中,暗藏着知识分子"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典型心态。
刘筠
(971—1031)宋大名人,字子仪。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及知贡举,预修国史。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