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中故旧无来见独严仲洪赠诗和之

老冒风尘万里行,蒲轮今日出都城。
独怜陌上王孙草,一任寒霜不世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独自踏上漫长旅途的场景,充满孤独与坚韧。

前两句"老冒风尘万里行,蒲轮今日出都城"写实:一位白发老人冒着风沙踏上万里征程,坐着简陋的蒲草车轮的车子离开京城。这里用"蒲轮"暗示老人身份普通,与达官贵人的豪华马车形成对比。

后两句"独怜陌上王孙草,一任寒霜不世情"转入抒情:老人特别怜惜路边的野草("王孙草"),这些草任凭寒霜摧残却依然顽强生长,就像老人自己一样,虽然被世俗冷落却保持傲骨。"不世情"三字点明主旨:不迎合世俗的冷漠态度。

全诗通过三个意象传递深意: 1. 风尘万里的老人 - 象征生命的沧桑 2. 蒲草车轮 - 暗示清贫自守 3. 傲霜野草 - 比喻不屈的品格

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前路艰难,依然独自前行"的孤勇,以及"宁可像野草般被寒霜侵袭,也不愿讨好世俗"的骨气。诗人用简练的画面,道出了许多人都曾体会过的"坚持自我"与"被世俗冷落"的矛盾心境。

刘大夏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