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中小景

扶桑日出光瞳曚,千门万户开春风。
祥云带雨从龙去,朝朝暮暮飞天东。
瀛洲弱水知何处,高人只在蓬山住。
山外游人归未归,江上扁舟自来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仙气和自由感的山水画卷,用现代语言来理解就是:

1. 太阳初升的壮美
开头用"扶桑日出"(传说太阳升起的神树)描绘朝阳初升时红光朦胧的景象,春风吹开千家万户的门窗,整个画面温暖又充满生机,像刚睡醒的世界在伸懒腰。

2. 云雨与龙的奇幻
"祥云带雨跟着龙飞走"这句很有神话色彩,把下雨的自然现象想象成神龙布雨,云雨每天在天空东边来回流动,就像自然界有自己的作息规律。

3. 仙境与现实的交错
提到"瀛洲弱水"(传说中神仙住的岛屿和无法浮舟的弱水)时,诗人说其实高人(隐士/修行者)就住在眼前的蓬山(现实中的山)。这里暗指不必远求仙境,美好就在身边。

4. 自由的人生状态
最后两句最妙:山外有游子还没回家,但江上的小船却自在来去。用"不归的游人"和"自在的小舟"对比,传递出两种人生态度——有人被世俗牵绊,有人像小船一样随性洒脱。

整首诗的精髓
表面写山水画,实际是借景讲人生。诗人用日出、云雨、仙山这些鲜活的意象,告诉我们:
- 自然万物都遵循自己的节奏(如朝升暮落的太阳)
- 神仙境界可能就在平凡生活中(蓬山即仙境)
- 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像江上小舟般不为外物所困,活得自在轻盈。

画面感极强的语言(如"光瞳曚"的晨光、"飞天东"的云龙)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这幅动态的山水画,同时感受到其中超脱世俗的意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