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八景①

叠巘层峦藓径深,风传樵唱出霜林。
丁丁伐木声相应,戛戛敲枰响共沈。
叶坠湿沾双屐雨,岩高影落半溪阴。
负薪力学今谁继,馀韵流风尚可寻(廖振富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澎湖山林间樵夫劳作的诗意画面,充满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韵味。

前两句像电影镜头般展开:层层叠叠的山峦间,长满青苔的小路蜿蜒深入,秋霜染红的树林里传来樵夫砍柴的歌声。这里用"叠巘层峦"展现山势起伏,"藓径深"暗示人迹罕至的幽静,樵夫的歌声与自然融为一体。

中间四句用声音和光影构建立体场景:砍木的"丁丁"声在山谷回荡,棋盘敲击的"戛戛"声渐渐消失(可能是樵夫休息时下棋)。落叶沾湿了登山木鞋,高耸的岩壁在溪水中投下半边阴影。这些声音和光影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由景及情:如今还有谁能像古代贤人那样,一边砍柴一边坚持学习呢?但樵夫歌声的余韵仍在风中流传。这里用"负薪力学"的典故(指汉代朱买臣背柴苦读的故事),表达对勤学精神的追慕,也暗示这种质朴的生活智慧仍在民间延续。

全诗妙在将普通的砍柴场景写得有声有色,最后升华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通过樵夫的形象,展现了劳动与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