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观音岩

石壁立水外,风涛浩汹汹。
何年巨灵擘,幻此金莲涌。
谽谺豁幽窦,液沥垂乳湩。
飞空土危梯,万象罗森耸。
澄潭空心颜,倒景群山拱。
江帆日暮摇,回首苍烟重。
一声清磬鸣,上界香云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又神秘的江边观音岩景象,充满动态美和宗教氛围。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
开头就用"石壁立水外"像城墙般突显观音岩的陡峭,用"汹汹"的风涛声营造气势。最精彩的是"何年巨灵擘"的想象——把岩石比作天神掰开的金色莲花,钟乳石像倒悬的乳汁("乳湩"),这些比喻让冷硬的石头突然有了神话色彩。

2. 惊心动魄的攀登体验
"飞空土危梯"这句特别传神,让人仿佛踩着悬空的土梯在爬悬崖,转头看见"万象森耸"的群峰。当游人战战兢兢来到潭边,突然发现水面倒映着整片天空和群山,这个"澄潭空心颜"的镜头,就像突然打开的全景天窗。

3. 暮色中的禅意升华
结尾从视觉转向听觉:暮色中江帆摇曳,忽然一声清磬(佛寺钟声)穿透"苍烟","香云"既可以是真实的香烟,也暗喻观音所在的祥云。这个收尾让整首诗的壮游突然有了朝圣的意味,就像经历艰险后终于抵达圣地。

全诗就像部微型冒险电影:先展示震撼的自然特效,接着带读者体验悬空攀岩的刺激,最后用钟声和云雾给这场探险镀上佛光。最厉害的是诗人把爬山这么累的事,写得像在参与神话传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