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太仆吴太史小鸿村联句赠张子静
家住小鸿村,双溪绿映门。地偏城府远,俗俭土风敦。
野烧回春色,渔矶露水痕。浮槎下秋涧,坏壁上朝暾。
古霅苕相汇,群山弁独尊。鸡埘连草屋,牛迹绕瓜园。
浅簖寒收蟹,疏篱晓放豚。乡人分社饭,邻妇借缫盆。
把卷桑阴下,持杯松树根。闲常开曲径,时或过高轩。
抱膝仍长啸,披襟快一论。有书君莫上,世已厌多言。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宁静淳朴的乡村生活图景,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情味。
诗的开头介绍了张子静住在"小鸿村",家门口有两条小溪,绿树成荫。这里离城市很远,民风淳朴节俭。接着诗人用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展现乡村生活:野火过后春色重现,钓鱼的石头上留着水痕,小船漂在秋天的溪流上,破旧的墙壁迎着朝阳。
诗中提到的"霅"和"苕"是两条溪流,它们在村外交汇;远处的群山中最显眼的是弁山。村里鸡窝连着草屋,牛在瓜园周围留下脚印。冬天收蟹笼,清晨打开篱笆放小猪。村民们分享祭祀后的食物,邻居妇女互相借用缫丝工具。
诗人描写张子静的生活:在桑树下看书,在松树根旁喝酒。有时开辟小路散步,偶尔去拜访朋友。他喜欢抱膝长啸,敞开衣襟畅谈。最后诗人劝告张子静:不要给朝廷上书了,这个世道已经厌倦了太多的言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乡村四季变化和日常生活细节,表达了诗人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淡泊名利、保持本真的期许。诗中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人情温暖的描写,还有对时局的隐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