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清净自在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思念。
前两句写主人公从繁华世界归来后,安于在简陋草庐中过平淡生活。"味道腴"指体会到生活的真味,"甘心寂寞"说明他享受这种宁静。三四句形成对比:不再向往富贵生活(玉堂金马),只爱守着旧书在简朴书桌前(竹几芸窗)读书。
五六句用两个比喻:心境像秋月般纯净圆满,生活像野鸥般自由自在。最后两句转折,虽然享受独处,但寒冬时节还是会想念志同道合的朋友(三益指三种有益的朋友),遗憾与友人分离太久。
全诗展现了古代文人典型的生活理想:物质上安于清贫,精神上追求自由,既享受独处又珍视友情。语言清新自然,用秋月、野鸥等意象生动传达了隐逸之趣。
龚诩
龚诩(1381~1469)明代学者。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有《野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