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五日先孺人生日痛成

笼翮思飞孰与哀,哺雏未反母先摧。
茫茫纵使重霄彻,杳杳难将万古回。
厨下米薪如手辨,堂前风雨莫花开。
读书两字从头误,直悔男儿堕地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儿子在母亲生日那天写的悼亡诗,字字血泪,充满了对亡母的深切思念与自责。

开篇用"笼中鸟儿想飞却飞不动"比喻自己失去母亲后的无助,连"喂幼鸟的母鸟都没能飞回"这个细节,暗示母亲突然离世,自己还没来得及尽孝。接着用"就算看透九重天,也唤不回逝去的时光"表达天人永隔的绝望。

中间四句特别打动人心:写母亲生前连厨房柴米油盐都亲手操持("米薪如手辨"),如今堂前风雨凄凉,再不见母亲种的花开。最痛心的是"读书两字误终身"这句自责——诗人懊悔自己只顾读书求功名,却耽误了陪伴母亲,甚至发出"真后悔来到这世上"的极端痛苦呐喊。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对着母亲遗像哭诉的家常话。最动人的是那些生活细节:厨房的柴米、堂前的花、读书的案几...正是这些日常记忆,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永恒遗憾。

钱载

钱载(1708—1793),字坤一,号萚石,又号匏尊,晚号万松居士、百幅老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朝官吏、诗人、书画家。乾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上书房行走,《四库全书》总纂,山东学政。官至二品,而家道清贫,晚年卖画为生。工诗文精画,善水墨,尤工兰竹,著有《石斋诗文集》。为乾嘉年间“秀水派”的代表诗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