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夕不寐

鼎沸地炉红,茶香鼻观通。明灯三尺几,矮屋四围风。

嗜好怜书蠹,支离傍药笼。客心如落月,终夜照湘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夜独坐、读书品茶的文人形象,传递出孤寂中自得其乐的心境。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红彤彤的火炉上茶水沸腾,茶香钻进鼻子;书桌上亮着一盏灯,简陋的屋子四面漏风。这些细节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冬夜的温暖与寒意交织——炉火带来暖意,但漏风的屋子又提醒我们环境清苦。

后四句转向内心独白:诗人自嘲像蛀书虫一样沉迷读书,又像药罐子般病弱。最后用"落月照湘东"的比喻,说自己漂泊在外的愁思就像整夜徘徊的月光,久久不散。

全诗妙在把平凡场景写出诗意:红炉、矮屋、书灯这些日常事物,经过组合就构成了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特别是"茶香鼻观通"这句,用嗅觉打通了画面与读者的感官联系,让读诗的人似乎也闻到了茶香。结尾的落月比喻既形象又含蓄,把说不尽的乡愁都装进了月光里。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