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和御赐淮游行
初作淮南宾,空山隔蹄轮。
烟霞淡为侣,水石清相亲。
结茅有馀地,风雪忘苦辛。
或来野人服,亦有居士巾。
馈粮稍相继,倏忽踰三春。
雨露滋万汇,岩壑容此身。
常欲息诸见,以之空六尘。
种莲一池小,引泉清涧滨。
丹书俄远召,殊恩异两人。
再瞻鸳鹭序,永辞麋鹿邻。
不愿东归越,不愿西入秦。
但愿居毂下,终身荷皇仁。
大哉乾坤内,何物非陶钧。
烟霞淡为侣,水石清相亲。
结茅有馀地,风雪忘苦辛。
或来野人服,亦有居士巾。
馈粮稍相继,倏忽踰三春。
雨露滋万汇,岩壑容此身。
常欲息诸见,以之空六尘。
种莲一池小,引泉清涧滨。
丹书俄远召,殊恩异两人。
再瞻鸳鹭序,永辞麋鹿邻。
不愿东归越,不愿西入秦。
但愿居毂下,终身荷皇仁。
大哉乾坤内,何物非陶钧。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官员被皇帝派到淮南地区工作,后来又被召回京城的故事。全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皇恩的感激。
开头部分写作者刚到淮南时的生活:住在偏僻的山里,远离车马喧嚣,整天与山水云雾作伴。虽然住的是茅草屋,冬天要忍受风雪,但穿得像个农夫、戴着隐士头巾,倒也自在。当地百姓会送粮食给他,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三年多。
中间部分写作者享受这种隐居生活:山里的雨露滋养万物,自己也在这片天地中找到归属。他想要放下世俗杂念,在池塘种莲花,从山涧引泉水,过清净日子。
但突然接到皇帝诏书,要回京城做官。诗中用"鸳鹭"比喻朝中官员,"麋鹿"代表山野生活,形象地写出要离开自然生活的无奈。最后作者直接表白:不想去南方也不想西行,只愿留在皇帝身边,永远感激皇恩。结尾感叹天地广阔,万物都在皇恩笼罩之下。
全诗妙在把对田园生活的留恋和对皇帝恩情的感激完美结合,既展现了隐逸趣味,又符合官员身份,分寸把握得很好。用"种莲""引泉"这些具体生活细节,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山居乐趣,最后又自然过渡到对皇权的歌颂,过渡十分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