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花①

平生湖海气,浪自青云期。
一为蓬莱游,时动泉石思。
徒糜太仓粟,饱食终日嬉。
尸素亦已甚,勇退夫何疑。
直道无所愧,愿学柳士师。
归来食不足,三叹汝坟诗。
亲老尚择禄,富贵当何时。
捧檄强自喜,安敢辞驱驰。
顾我性萧散,轩裳缚伊尼。
何当出幕府,还把江海麾。
思亲匪怀土,此意惟君知。
君抱四方志,扁舟羡鸱夷。
要先句践霸,乃以西子随。
不妨食肉相,兼有绝俗姿。
暂淹芙蓉幕,亟归凤凰池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有抱负的人面对现实矛盾的心理挣扎,语言直白但情感真挚。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1.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诗人说自己本有闯荡天下的豪情("湖海气"),想干一番大事业("青云期")。但进入官场后("蓬莱"指朝廷),发现自己整天混日子吃皇粮("太仓粟"),内心反而怀念起山水生活。这里用"尸素"(占着位置不干活)自我批判,显得很坦诚。

2. 进退两难的纠结
他想学古代贤人柳下惠("柳士师")正直做人,可回家又吃不饱饭(暗用《诗经》"汝坟"典故,指贫苦)。照顾父母需要俸禄,但富贵遥遥无期,只能硬着头皮上班("捧檄"指接受任命)。这种"要养家又厌恶官场"的矛盾现代人也能懂。

3. 最终的自我开解
最后诗人用两个历史典故安慰自己:范蠡("鸱夷")帮越王勾践成功后带着西施泛舟,说明成大事不妨碍保持高洁。他自我调侃:虽然长得像当官的样子("食肉相"),但内心向往自由,暂时在官府打工("芙蓉幕"),终会回到江湖("凤凰池"指隐居)。

全诗亮点在于真实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困境:既不屑官场腐败,又不得不为生计低头。最后用历史人物给自己打气的写法,比单纯抱怨更有力量。诗中"饱食终日嬉""富贵当何时"这些大白话,今天读来依然有共鸣。

0